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和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教育論壇于4月7日成功舉辦。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內外高校和相關機構的九位業內大咖分享了精彩紛呈的觀點。超過20萬人次觀眾進入直播會場云參加了此次論壇。
(企業供圖 央廣網發)
在此次論壇中也正式發布了由學會和中心共同推出的《食品工業食品安全知識需求調研報告》,后續將通過專家專訪的形式對這份報告進行更詳盡的解讀。敬請期待!
大咖觀點搶先看:
華智偉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
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們更多關注調動全部感官的沉浸式體驗,教育內容將會變得極具吸引力,我們已經知道感官會相互配合,加深我們的記憶,比如嗅覺的感官作用會比視覺更大?,F在已經有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技術,對于在學習上的應用,我對增強現實更加期待。想象一下,只要戴上一副眼鏡,你就能在虛擬教練的帶領下完成對工廠的檢驗,教新員工在廚房如何正確處理食物、或者給食品店熟食部門負責清潔設備的人提供實時反饋……比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更令人興奮的是計算機輔助學習系統,它能夠了解每個人的生理特性,并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時間表,為內容的學習和記憶提供最優解。我相信,我們的運動手環還有其他智能設備,很快就能幫助我們進入這種學習的巔峰狀態并保持更長時間。
張娜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委會副秘書長
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教授
根據《食品工業食品安全知識需求調研報告》中提到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十大需求”,并且針對食品企業不同層次的員工,不同工作側重點的員工需求,我們對未來科技界、教育界、監管界、行業協會和學會提出了工作方向建議,可以用三個詞來總結:第一,個性化;第二,精準化;第三,互動化。
劉兆平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2030年,我國的國家食品安全目標是建立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在現代化治理體系構建過程中,無論是從管理、科學,行業以及公眾都要參與其中,媒體作為橋梁也應參與其中。食品安全教育,不僅要傳遞一些基本知識,還要讓我們的公眾正確地認識食品安全基本觀念,尤其是科學理念上的變化,當然也可以在整個過程中看到一些真正的事實真相,這都是我們風險分析框架可以發揮的作用,因為它基于科學的。
陳曉紅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
在食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以及碳達峰和碳中和這個背景下,通過有效地分析驗證來制定務實地方案,實現精準管控;本著量體裁衣的理念,依工藝特性,依產品目標來設定精準化的管控目標;借助科技力量進行科學評估,達到方案的持續改進;以減量增效為宗旨,效率為先,記錄簡化、痕跡數字化來實現管控的有效性和低碳化;最后,嚴守標準、杜絕盲從,不要跟風,不要抬著標準、文本走,把所有管控都歸集到具體標準和條款中來實現高度精準化和低碳化。這是我們在食品安全管控以及GMP和SSOP實施運行過程中需要去倡導的方向。
岳進
上海交通大學陸伯勛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對于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強調重點開展基于風險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這里風險是指容易產生誤解、產生謠言且關注度高的話題??茖W權威的聲音,要比謠言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即“盡銳出戰,以快制快”。對于食品行業的培訓,可以請政府、行業協會,學會以及高校聯合起來,針對行業特點、需求開發標準的課程和一些指導性文件,這樣一來更科學,二來也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勞動。
許文清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食品安全教育專業委員會主席
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副教授
對于食品安全教育,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創新幅度還不夠大,除了內容的展示形式以及信息傳達方面,我認為在課程開發上除了對課程內容,還應該植入一些新的東西,比如注入人物情感。以食品一線操作工人戴手套這個操作規范為例,培訓的內容就是告訴操作工人要洗手戴手套等等,這并不是新的東西。但為什么大家都知道這個規范,在實際操作中不去執行呢?這里面除了技術層面還有其他的東西。人是情感動物,如果他知道戴上手套生產的食品是安全的,并由此產生自豪感和正向情緒,他就會更加自愿戴手套。
鐘凱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上一篇:普陽鋼鐵集團向上海大學材料學院捐贈基金用于師生抗擊疫情
下一篇:成都中醫藥大學績效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競爭性磋商)更正公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