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福建日報》頭版刊發深度通訊《南強“作答”,再啟百年新征程》。全文分“堅持立德樹人 建設一流大學”“心懷‘國之大者’ 服務國家戰略”“實施‘聚力工程’ 闡揚世界文化”三個層次,講述我校一年來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領航,扎實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的成效和舉措。
這是福建日報近期重磅推出的《牢記總書記囑托 感恩奮進向未來·春天的回響》專欄系列報道之一,該專欄旨在全方位展現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八閩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南強“作答”,再啟百年新征程
記者:林麗明 楊珊珊 通訊員:李靜 歐陽桂蓮
廈門大學思明校區全景圖
新聞回放
2021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強調,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希望廈門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與時俱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全面提升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能力,為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鷺江百年潮涌,南強英彥蔚起。去年4月6日,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肯定了廈門大學的辦學成就,更對學校下一個百年發展提出新目標新希望。
“總書記的賀信為學校開啟新百年征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極大激發了全體師生員工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極大增強了廈大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睆B門大學校長張榮表示。
不久前,經國務院批準,廈門大學6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步伐加快;林圣彩、謝素原兩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校新增15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9名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一年來,廈門大學堅持用賀信精神指引一流大學建設,譜寫百年廈大新篇章,不斷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堅持立德樹人 建設一流大學
“與時俱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一年來,廈門大學砥礪奮進,回報關懷。
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4類項目立項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一位……
高位謀劃新一輪一流學科建設。學校加強學科整合,構建分類建設和梯次發展的學科建設體系——從建設11個學科群轉變為構建“6+5+1”學科建設體系。具體重點建設教育學、化學、生物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統計學6個一流學科,并發揮一流學科的整體帶動作用,布局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學與管理學、法治與公共治理、材料與智能制造、公共衛生與轉化醫學、閩臺文化演進與兩岸融合發展及海上絲綢之路5個優勢特色領域。同時,加強基礎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在學科交叉創新建設下,越來越多的新項目、新平臺超越單一學科,在廈門大學悄然誕生。具有廈大特色的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亮點頻現——
社會與人類學院教授王傳超深耕體質和分子人類學領域,以跨學科視野,運用科技手段述說文明演進這一古老話題,改變了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境內考古基因組學研究長期滯后局面,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學校成立中國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整合經濟、管理、法學、國家治理與公共服務等領域學者,以多學科的視角和問題導向研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問題……
除了學科建設,廈大始終將立德樹人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
在高質量人才培養上,學校新增4個教育部拔尖計劃2.0基地,入選基地總數居全國并列第11位;從2022級開始,實行“南強優秀博士生培育計劃”,選拔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的青年學術拔尖人才和未來科技領軍人物。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學校創新“全員參與、全程貫通、全域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全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芙蓉二宿舍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共享空間內,校辦副主任周民欽和三位同事作為兼職輔導員,帶領學生圍繞黨建、脫貧攻堅、考研等主題以沙龍形式互動學習。如今,學校已有200名機關干部、專業教師、工程實驗技術人員自愿成為學生成長成才“引路人”……
心懷“國之大者” 服務國家戰略
上一篇:貴州習水:細節出發,實現“雙減”落地和關愛教師雙“豐收”
下一篇:【6月上映電影2021】2021年6月上映電影有那些?2021年6月上映電影時間表(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