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耐藥是腫瘤臨床治療中的老大難問題。在克服腫瘤臨床耐藥新藥研發領域,國外藥物研發機構經常獨占鰲頭。暨南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克團隊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教授耿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團隊等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成功研制了抗腫瘤候選藥物JND30134。與國際在研同類產品相比,該候選藥物靶標專一性更強、活性更高,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近日,暨大、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某知名醫藥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將以近8億元的合同金額轉讓抗腫瘤候選藥物JND30134的全球開發權益。而這僅是目前該校與企業聯合研制的5項在研臨床前候選新藥中的一項。
近年來,暨大凝練學科特色,向改革要動力,推進一流學科協同發展。該校還組建攻堅“卡脖子”技術的一流學科“軍團”,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攻克區域產業發展核心技術,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在優勢特色學科高原上打造高峰
暨大藥學學科十六年磨一劍,在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早在2001年,暨大就深挖藥學類學科深厚的歷史積淀,組建藥學院。該院由院士、長江學者等領銜,攀爬學科“珠峰”。
多年來,暨大著力構建以頂尖一流學科為核心、若干攀峰學科為支撐、一批優勢學科為培育對象的學科布局新體系?!盃巹撘涣?,并不是爭創全能冠軍,而要在有基礎有特色的領域著力深耕?!濒叽笮iL宋獻中說。
暨大抓住廣東統籌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遴選和培育優勢特色學科這一難得的機遇,重點打造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等13個龍頭學科群,夯實學科高原。2018年,該校精選8個龍頭學科群,建設高峰學科,形成有特有強、交叉融合、高原高峰并茂的學科體系。
高峰學科如何發揮頭雁作用,協同跳出學科“集體舞”呢?暨大黨委書記林如鵬表示,要充分尊重學科發展規律,避免簡單地“搞平衡、鋪攤子、拉郎配”,防止“有心栽花花不發”的過度干涉行為。
得益于寬松的成長土壤,暨大藥學學科和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自由戀愛”,助力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挺進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5‰。據丁克介紹,藥學學科還為該校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農學學科進入ESI前1%提供了重要支撐,貢獻率分別為9.38%、9%、18.6%、14.02%。
目前,暨大已有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這些一流學科正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帶動其他學科發展。比如,生物醫藥學科群輻射帶動該校15個相關一級學科、9個ESI學科。
改革“組合拳”讓學科建設多快好省
快馬加鞭,暨大團隊在學科建設方面的亮眼表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該校在“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資金運用上所采用的“競爭性資金池制度”。這一制度統籌資金使用,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資源投入與績效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突出競爭性分配、凸顯撬動作用、傾斜發展優質項目,大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近兩年來,暨大圍繞重點和關鍵環節,深入推進人事制度、資源配置等綜合改革,為一流學科建設“保駕護航”。
因在讀博期間學術表現優異,鐘文彬搭上職稱評審“直通車”,入職暨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后,就獲評正高職稱。鐘文彬等新進教師成為“鯰魚”,老教師也變得動力十足。
“頭銜‘帽子’、論文發表數量等‘顏值’,并非暨大選才的唯一標準?!彼潍I中把教師比作一流學科建設的“第一資源”。該校大刀闊斧地推進能進能出的準聘長聘制、能上能下的分類管理制、能高能低的多元薪酬制等,形成不拘一格選才、人盡其才的良好生態。
為給一流學科人才營造一流的干事創業環境,暨大還打造“一流學科建設特區”,在研究生招生指標分配、實驗場地等方面,優先安排。更重要的是,該校采用獎補等方式,破除“等靠要”思想,倡導用“軍功”換“兵馬糧草”,激勵一流學科打硬仗、打勝仗。例如,對取得重大成果的項目,暨大采取“重大獎勵+滾動支持”的績效獎勵政策;而學科建設績效動態監測表現不佳的,該校則采用動態競爭機制,對其“摘帽”,優勝劣汰。
拆除機制體制壁壘,助力暨大在一流學科建設中“攻城拔寨”。截至2019年3月,該校ESI學科數量位居廣東省高校第三位。
一流學科創新鏈無縫對接產業鏈
由暨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何慶瑜帶領的蛋白質組學團隊,率先開發了超高精度數據分析基礎算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算法可應用于基因組—轉錄組—翻譯組—蛋白質組所有層次,精度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上一篇:安徽師范大學校長張慶亮:一所雙非師范類高校與它的40位杰青校友
下一篇:2017年雙一流大學最終名單(教育部雙一流大學名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