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中央重磅定調: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2022-04-11 12:15 ?166人閱讀 ? 雙一流大學網

據新華社消息,4月10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出臺,提出我國將從基礎制度建設、市場設施建設等方面打造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那么,何為統一大市場?打造統一大市場到底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呢?

何為統一大市場?

統一大市場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個市場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的設施高標準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以及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同時,市場的監管要公平統一,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進一步規范的大市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要全面鞏固國內經濟體系循環暢通的成果,這其中的關鍵一招就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它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的潛力,為我們以自身的最大的確定性來抵御外部不確定性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撐。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有兩大亮點:

專家表示,此次提出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有兩大亮點,第一個亮點就是堅持破立并舉,一手抓“立”,明確立規建制的目標任務;另一手抓“破”,打破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等違反統一市場的做法。

第二個亮點是堅持人民至上,質量優先,從健全商品質量體系,到全面提升消費服務質量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比如,暢通商品異地、異店退換貨渠道,對食品藥品安全等直接關系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領域落實最嚴厲處罰等。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志彪認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利用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全面戰略部署,也是在當今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辦好自己的事情、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具體行動。

全面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向“強”轉變

專家表示,此次發布的《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要處理好三種關系,第一種關系就是大市場與強市場的關系。

如今,我國不但擁有了超大規模和整體市場的明顯優勢,未來還要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場,從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市場平臺設施、要素和資源市場等維度,高標準和高水平推進全國市場統一性建設。

其次,還要在大市場的基礎上,建設強市場,實現國民經濟供給與需求在更高層次與水平上實現動態均衡,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郭麗巖表示,強大市場不僅僅是規模和范圍更大的市場,更重要還是結構形態更優,那么市場發展質量更高,制度規則更加完備,在此基礎之上對于全球而言,它更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這樣的現代市場循環體系。

統一大市場 更好暢通雙循環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處理好的第二種關系就是統一大市場與暢通雙循環的關系。

從暢通國內循環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等舉措,解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等突出問題,全面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

從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能夠推動國內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內外市場規則標準融通,有利于以國內統一大市場為“內核”強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資源向內匯聚,從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

此次國家出臺的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文件,要處理的第三個關系就是要處理好統一性與區域性的關系。

這次的意見明確,統一大市場的統一,并非整齊劃一,而是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

郭麗巖認為,像是京津冀一體化,像是長三角,像是大灣區,還有成渝這種雙城經濟圈等等的這個區域,在要素資源的市場的統一,市場平臺設施的統一等等方面,他們已經有一系列的推動市場區域一體化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在積累,通過區域的這些樣板的構建也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有利的支撐。

與此同時,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要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各地區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全面清理歧視外資企業和外地企業等的各類優惠政策。

新華社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

上一篇:黑龍江大學JZ21019研究生公寓組合床結果更正公告(第一次)

下一篇:二本一戰426分,這所“雙一流”只考4本書,這3點是高分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