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散之故居\大公報記者倪夢璟攝
林散之三歲即喜寫寫畫畫,五歲能對物寫生,六歲入塾讀書。自此至十三歲,七年間讀完《百家姓》《千字文》、有關孔孟言論的經典及《左傳》、《古文觀止》、《詩經》、《毛詩》、《唐詩》等,又習作文、屬對、作詩,習字則從描紅入手,繼臨顏、柳名碑,十二歲已能為鄰居寫春聯。
林散之十四歲時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艱難。此后,他發奮求學,先從和縣陳姓廩生讀書,繼去南京從張青甫學畫人像。
林散之二十三歲時分得祖產水田近四畝,宅后山地數畝和原住房十間。又購周圍荒崗,闢為果園,并植大量樹木,名其居曰“散木山房”。是時,其詩書畫已頗有名聲。
二十六歲時,他著手編著《山水類編》,至二十九歲時完稿。三十二歲時,經張栗庵介紹,辭去教書工作,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至三十四歲,因家中經濟困難,還鄉,仍教書。當年秋,家鄉水災,他挺身而出,義務主持墟事,公正廉明,甚受擁戴。
一九六三年,他正欲退休時,江蘇省國畫院聘其為專職畫師,遷居南京,與畫家錢松嵒同住一幢兩層樓房,林宅在樓下。從此,專心書畫創作,成果日豐。
一九七二年,為慶祝中日邦交正?;?,《人民中國》日文版雜志擬編發“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特輯。評選中,他的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書名響起。是時他七十五歲。
一九七五年,他應榮寶齋之邀去北京,以其詩集《江上詩存》手稿奉請趙樸初、啟功教正。趙為作頌詩,啟功為撰序文,給予極高讚譽。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五日,日本書道訪華團拜訪林散之,團長、日本書壇巨擘青山杉雨敬題“草圣遺法在此翁”為贈。同年,北京《瞭望》周刊第四十七期發表《草圣遺風在此翁》評介文章。林散之“當代草圣”之稱從此傳頌四方。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代“草圣”林散之與世長辭,林筱之說:“父親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卻時時清晰而又深刻地縈迴於我們的腦際。”
一九九一年,林昌午、林蓀若、林荇若、林昌庚共同撰寫的《林散之》出版,將這位“草圣”一生一一講述。
下一篇:二手車交易 火爆背后更須規范
相關文章: